延川南地面工程风景线上的“三剑客”

      3月16日,延川南煤层气田5亿方产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通过竣工验收。参加现场验收的生产管理科地面工程建设助理工程师蔡少辉走出会议室,拿起手机把这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生产现场的魏长吉和朱坤。
  站区沉降治理、水土保持、排采废水处理是气田产建的三项扫尾工程,这三项工程场场都是硬仗,每场都与气田最终竣工验收相关。去年11月,所有集气场站沉降治理工程如期完成,年前排采水处理站主体工程完成,现在水土保持项目又通过了总部竣工验收,三个年轻人别提有多高兴了。想想当初,三大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对他们三个负责地面工程建设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回想过往经历,他们心中涌起了许多感慨。

延川南的一面“旗帜”
  

    把魏长吉比作延川南气田地面工程建设的“一面旗帜”一点也不为过。他2007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从东北腰英台油气田转战到山西延川南工区。作为延川南产建地面工程建设的现场管理人员,全程参与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线路踏勘选线、“统筹控制计划”、“初步设计”的审查工作、场站建设、末期竣工资料整理归档。
  集输管网施工中,他与同事创新采用桁架技术将输气管线穿越两山之间,节约了几十万元的生产成本。场站建设中,在集气场站选址中,他与同事大胆提出将原设计的4个集气场站优化成3个场站,并实地勘察证明了建议的合理性,为延川南地面工程项目节省了几百万元的投入。产建几年,他风餐露宿,不仅有着东北汉子的粗犷,还烙上了西北汉子的高原红。
  黄土塬区水土流失严重,强降雨过后极易造成站区沉降、道路塌陷、水土流失。确保在不停气、不停电、不停产的情况下进行站区场地开挖修复、工艺管道应力释放,是个难题。为确保施工安全,他打起铺盖进驻施工现场,与施工队伍吃住在一起。遇到困难,他与施工人员一起想办法,遇到质量问题,他半步也不退让,与施工队伍既是朋友也是“敌人”。
  他的两个女儿都是伴随着延川南气田建设出生的。两个女儿出生他都没陪妻子坐完月子。进入冬季,北方流感频发,两个女儿也先后患上了流感。在资料室工作的妻子杨秀丽实在扛不住给他打了电话。魏长吉赶到家时,一个女儿去了医院,一个女儿趴在岳母的怀里,魏长吉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可是两个孩子一退烧,他又赶回了工地。
  参加工作以来,魏长吉获得了不少荣誉,文明员工、集输标兵、劳模、优秀共产党员……每年都会获得新的荣誉。面对这些光环,魏长吉最想做的是,等以后有时间好好陪陪妻子女儿。

黄土塬上的一颗“钉子”


  延川南的职工都知道,朱坤就是一颗钉在施工现场的“钉子”。小伙子质朴、内敛、谦逊,可就是这样一个书生气浓的年轻人,不仅得到了气田上下的赞赏,还赢得了施工单位的认可。小伙子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他与魏长吉一样全程参与了延川南气田地面工程建设。施工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储运专业专长,与施工人员亦师亦友,及时指导施工,与施工队伍共克难关。
  2017年11月,气田首次进行通球清管自主作业。作为发球端的现场指挥员,朱坤在前次专业公司通球作业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发球操作流程,将原来通球单位指导的至少3人操作优化为1人,既简化了发球流程,又提高了安全保障系数。
  在中心站煤粉过滤器安装、往复式压缩机组排污改造和延1试验井组5号平台3万方压缩机组安装施工中,他独当一面,带领施工队伍在不停产、不在流程管线动火条件下,优质安全完成工程施工,并为气田集输系统工艺改造不停产施工提供了技术储备。
  去年11月,谭坪排采污水处理站一开工,朱坤就搬到了施工现场,没有炊事员他就自己做饭、车辆紧张他就自己步行基地、工地跑。他每天紧盯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初生牛犊”不怕“虎”


  蔡少辉,2015年大学毕业,90后,身材瘦削。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作为甲方现场管理人员的“威严”,他身上还有一股韧劲和倔强,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和胆识。
  谭坪排采水处理站是延1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项目。产建之初,T8平台是谭坪CNG站进气和燃气发电机组集输管汇枢纽,地下有许多延1井组的管汇。施工队伍进场后,蔡少辉与同事一再强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线路施工,但不愿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有一天施工,蔡少辉发现基座开挖出的土里有燃气管线警示带碎片。他感到不妙,一个箭步跑了过去,立即制止挖机继续往下挖。经过勘查,果然发现开挖区域不远处就是输气管线。蔡少辉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此处管线挖断,一旦10多万方的气碰上金属碰撞产生的火花,后果不堪设想,就是没发生事故,要想修复线路也必须将这10多万方气点火放空。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未遂事故,必须重罚。于是,蔡少辉与当班同事当场向施工队伍下达了停工整改责令,并上报安全环保科给予了重罚。
  经历了夏秋雨季的雨水冲刷,许多井场、平台间的管线管沟出现了裸露和塌陷。为确保每一米管线安全集输、每一段管线整改到位,每施工一处,蔡少辉都与同事领着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人员徒步现场踏勘。管网沟壑上下穿越,许多地方地势落差深达百米,往往一个上下就会累得大汗淋漓。就这样,蔡少辉与同事们一起坚持每天翻山越岭,耗时五个多月,完成了全部15处管线管沟的修复和整改。
                                                                                                                         何瑞清

信息来源: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