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路上的“铺路石”

 

 

      孙垒,油服中心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为响应中共中央“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安排,2018年4月,他被指派到华东石油局精准扶贫点灌云县穆圩村进行帮扶。
 穆圩村位于灌云县龙苴镇中部,是省级经济薄弱村,由三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分别是卞庄、穆圩村和颜滩,共计740户3420人,其中党员98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孙垒与乡村干部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实地调研,多方筹措资金共计223.5万元。经过一年的努力,2018年脱贫16户(24人),剩余55户(109人)将于今年9月底全部脱贫,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28万元,比江苏省脱贫标准(18万元)将高出10万元。穆圩村将脱贫摘帽,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灌云县龙苴镇纺织园区厂房匮乏,供不应求,孙垒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与镇政府沟通协调,抓住纺织园区建设最后的尾巴,争取帮扶资金144万元,采取投资入股的形式,在纺织工业园区建设5号标准化厂房,并通过招商引资引入苏南纺织企业入驻。通过租金分红,每年可固定带来11万的村集体经济收益,持续25年,同时解决20余人就业问题,真正实现“输血”变“造血”,为脱贫后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办企业


     谁说一山不容二虎?通过调研,孙垒在穆圩村养了专啃脱贫硬骨头“两只大老虎”:一根线(手套厂)、一根纸绳(编织工艺品),基本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
 “孙书记,之前手工活多,还苦钱少,现在同样的活,苦钱多很多。”低收入户于占春高兴地对孙垒说。于占春靠手工编织,独自抚养10岁的孙子,在得知村里开办编织工艺品厂后,积极要求加入并承担了500个绳编小篮的任务,。
     穆圩村人口众多,但青壮年多数外出打工,是典型的“留守村”。如何让留守妇女兼顾家庭的同时增收、创收,既是村民的迫切需求,也是脱贫致富的重点。
 2018年底,驻村干部以村集体名义,注册成立灌云县依华服饰加工有限公司,积极联系外贸服饰公司,争取手套订单,创新合作模式,采取“来料加工+计件计费+村集体额外提成”模式,在低投入的前提下,既保证了村民个人的收入,又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实现了“双赢”。目前该公司带动四个村34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日收入60元以上,村集体日收入90元以上。
 穆圩村有手工编织传统,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传统手工艺带动村民致富,在充分调研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注册成立灌云龙木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展柳编、草编、纸编等工艺品制作和销售。目前,小型展厅已装修完毕,420平厂房已开工建设,并与连云港大开瀛洲工艺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第一批3000个绳编小篮订单已经开始生产,带动15人就业。


强化基建情为民


     党群服务中心是便民服务的最前沿。低矮破旧的泥砖房屋,路上行走大卡车震的房间灰尘满桌,零零散散几张破旧桌椅,这就是原穆圩村村委会与孙垒的第一次见面。
 为了便于服务村民,改善村委办公环境,丰富村民活动场所,打造“新八有”乡村,孙垒争取资金64万元,将原本废弃的穆圩小学改造成党群服务中心,增设党员活动室、电商服务站,打造乡村大舞台及党建园地,真正建成党员活动前沿阵地,农民爱来、有事就来、大事想得到、小事办得好的服务平台。
      “夜晚出行两眼黑,下雨出行两脚泥”是对贫困村最生动的描述。初到穆圩村,没有一盏路灯,仅有几条主干路是水泥路。为解决这两大难,孙垒争取资金26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92盏,硬化道路1000米。
     村民颜庭建说:“穆圩村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穆圩村了,村口可以就业了,晚上路灯亮了,村里环境整洁了,我作为穆圩村人,出去也有底气了。”


真情帮扶得民心


     “共产党好,你是党员,你是来帮助我家的,谢谢,谢谢你带雪晴去检查眼睛。” 走出医院,在回村的路上,奶奶王秀英一直拉着孙垒的手说。
     在家里,朴实的奶奶硬要将自己家仅有的一篮土鸡蛋塞给孙垒,被孙垒委婉拒绝了。临走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颜雪晴把孙垒拉到路边,悄悄说:“谢谢你,孙哥哥,我知道我眼睛治不好了,但我会努力的。”泪水瞬间充满孙垒的眼眶。
      近日,华东石油局扶贫干部孙垒向记者讲叙2018年10月中旬带颜雪晴到灌云县人民医院眼科专家门诊的场景。
     颜雪晴是龙苴镇穆圩村低保户王秀英的孙女。在她未满2个月时,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未归,父亲几年前去世,从小靠年迈的奶奶抚养长大。她双腿天生残疾,行动不便。近两年眼睛经常模糊,视力下降严重,目前仅能看见半米之内的物体,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因为贫困,一直没有做详细的检查。去年10月份孙垒带她去做了详细检查,确定为先天性眼底病变。13岁的颜雪晴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连云港市纪委开展阳光扶贫,要求定户到人,孙垒来到穆圩村后主动向镇扶贫办提出,要求对接帮扶颜雪晴一家。
      “真扶贫,扶真贫”一直是孙垒的扶贫信念。用心去对待每一位贫困户,切实融入村民生活,帮助困难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是孙垒扶贫工作的基石。
     “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底线,事关民生。低收入户徐文松上有90岁老母亲,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妻子残疾无劳动能力,全家仅靠徐文松打零工勉强度日。家里住的还是土房,人、鸡、狗共处一室。为解决徐文松家的住房问题,孙垒争取慈善基金2万元,县危房改造补贴2.2万元,建了80平的两室一厅新房,彻底解决危房问题。
     孙垒告诉记者,他只是扶贫路上的“铺路石”,穆圩村的未来发展还靠穆圩人,穆圩人也定会发展好穆圩村。穆圩手工编织以后要创立自己的品牌,研发产品,参加广交会,内销外销相结合,自主销售和代加工相结合,才是长远之计。
     “我以前认为山东汉子做事很粗,但是华东局的孙垒书记做事细致,考虑周全,彻底改变我对山东人的认识。在孙垒书记的帮扶下,穆圩村从一无所有到样样都有,让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变成了‘香饽饽’,大将福地的穆圩村终于‘有为’了。”龙苴镇党委书记成善华说。
                                                                                          沈志军
  图为孙垒展示穆圩村村民编织的藤编工艺品。

信息来源: 
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