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沟壑峁梁之间

        在延川南煤层气田有一支输气管线巡线队,他们长年累月行走在深山沟壑之间,不辞辛劳,守护着280多公里的管线,有力保障了气田集输生产。为此,记者决定跟随他们的脚步进行一次采访。

 

行走在沟壑峁梁之间

 

 

        雨陆陆续续下了三天,午后开始放晴。望着远处漫起的山岚,1号班站巡线组组长陈兴亮对我说:“雨停了,再晒一个下午,明天我们就可以巡线了。”
  第二天吃完早饭,我们与陈兴亮、周成勇踏上了巡线之路。每次强降雨结束,气田都会组织一次管网全方位隐患排查。从1号集气站到中心处理站的管网是条主管干线,每天要将传送气田60%的气量。
  从公路往W11平台走是片绿豆地,一位村民大嫂正在地里锄草。雨后的空气通透而清新,田野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见我们在田头打转,大嫂停下手里的活计问:“你们去哪儿?”
  陈兴亮指指前面的界桩:“我们去那儿,原来的路口找不到了。”
  大嫂笑笑:“是这样,我们种上绿豆后把那头的出口封了,怕羊群钻进来呢。”
  顺着大嫂的指引,我们返回来时的路,相互拉着手攀上一段高坡,然后绕道300多米到了下一块地。地里长着花椒,红红的果实已初现丰收的景象。陈兴亮说:“可别小看了这些边边角角的花椒,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大红袍’,是个大产业,与这里的吉县苹果一样有名呢。”
  沿着界桩我们来到W7平台,管线要从这里过一个深沟。从平台往下看,我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个山谷少说有150米深,直上直下,坡度要有60度。
  走在齐膝深的草丛间,陈兴亮一边挥扫手里的驱蛇棒,一边念念有词:“走!走!走!快走!快让路!”听得我们毛骨悚然,下坡路居然走出了浑身大汗。
  到达谷底,陈兴亮指着一处装置:“这是凝水缸,每一个大沟沟底都安装了这个装置,主要是为了排放管道中的凝析水。像这样的凝水缸,从1号站到中心站共有5个,也就是说从1号站到中心站要过5个这样的深沟。”
  “啊!”我们面面相觑。
  从谷底往上爬才是真正考验人的时候。不仅汗如雨下,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心脏像要挣脱心房。好不容易到了谷顶,我们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气。陈兴亮一边用草帽当扇子,一边手指着前面:“我们可不能在这里休息,这还不是最难走的路,往前走,W5到W1之间的沟比这里还要深还要陡呢,等翻过了那道沟再休息。”
  周成勇在一旁插话:“可不是嘛,我们每次过那个沟都要开动‘四驱’,只有学习爬行动物手脚并用才能上去。”
  重新上路,陈兴亮与周成勇接过我们手中的水壶、工兵铲、急救包、干粮。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不足20斤,搁在平时根本不算什么,可在这翻山越岭之间却重似千斤。
  陈兴亮边走边向我们介绍,像这样的巡线他们每个月雷打不动要进行一次,他们班站有一条主管线、五条支线。上半年他们总共进行了8次大巡线,月巡再加两次专项检查,一次是强降雪过后的专项检查,一次是5月雨季前的专项检查。
  说起巡线,周成勇自豪地说:“我们巡线班就是气田的排雷工兵班。”看他弯腰俯身低头手持可燃气体检测仪,还真有点排雷工兵的样子。确实如他所说,1号班站今年上半年共排查出30多处隐患,其中8处是重大隐患。那次W25至W28之间的塌陷,如果那天巡线组不坚持迟一点收工,可就出大事了。好家伙,一场雨冲出了三米见方的大窟窿,管网全裸了,要是上面的山体滑坡砸断管网,后果将不堪设想。
  陈兴亮边走边说:“尽管现在科技高速发展,气田排采、数据录取、调参数实行了自动化智能化,可巡线还得用最原始的人工巡线方法。”
  从他们的谈话我们知道巡线难实际就是行路难。可从他们的话中,我们还品出了另一种味道。巡线也不是一味的艰难,还有苦中的乐趣。他们每天行走在山谷之间,见证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山花开了,柿子红了,还有矫健穿梭的野兔和昂首放歌的山鸡。他们一路走来,边巡线边向周围的村民宣传管道安全法律法规,边做他们的工作。开挖沟渠、建房造屋要避开管网,清明时节上坟烧纸要远离管网,井场内机电设备不能触碰、不要擅闯围栏。他们既是巡线员,又是宣传员。
  不知不觉,日至正午。我们来到一颗核桃树下,摊开馒头、榨菜、黄瓜、矿泉水。山风徐来,逐木鸟敲打着树干,植物在烈日下疯狂地拔节生长。这真是劳作后的一次美餐。
                                                                                          何瑞清

信息来源: 
20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