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油服中心7月“人均劳效”考核结果出炉,工作量连续、停待时间少、项目人员精干的外围工作部蝉联排行榜第一,克服雨季影响、想方设法多干活多创效的煤层气工作部从一季度考核末位攀升至排名第二。
2020年,油服中心对基层绩效考核由以经济指标为主,调整为以“人均劳效”为导向,着力消除不同作业类型、不同工区和专业定额标准不一的客观差异,强化绩效考核“指挥棒”的激励性作用。今年3月,按照“不同专业一个标准”的原则,油服中心出台涵盖4个工作部、12个项目部、95个作业类别、184个项目类型的人均劳效定额体系。基于定额标准,量化单人工作量,不同岗位绩效都可以通过“人均劳效”这一共同指标横向比较,鼓励“省人、省时、省力、降本”的管理和技术创新,鼓励多劳多得。
3月23日起,油服中心将“人均劳效”纳入“百日攻坚创效行动计划”,连同“生产保障、降本增效、安全环保”4项指标,每月进行排名公示,每季度兑现考核绩效。至7月底,油服中心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指标超计划运行,人均劳效较去年同期提高18.35%,各业务项目由“要任务、争总量”转为“要进度,争效益”,排名首末的项目人均绩效每月相差近千元,全员创效成为共识。
页岩气工区纯电动、自动化压裂工艺升级,让单井压裂施工周期缩短25%,单段压裂成本降低24%。预置滑套工艺成功应用,大幅消减连油泵送成本,施工效率提升90%,创下单井单日压裂7段的新纪录。试气工艺实现设备管汇撬装化、远程操作轻便化、数据采集自动化,优质高效完成17口探井试气和20多口生产井的试采任务,同比2019年提速3倍。地面钻前一体化工艺思路变为现实,页岩气钻前平台施工周期由60天缩至45天,单平台投资减少17%。模块化预制、集成式组装新工艺,将集气站建站周期平均缩短25%。
煤层气工区深化无绷绳修井机应用,突出安全和快优特色,在4个作业班、1个管杆检测班之间开展“劳效”竞赛,拿下甲方50%以上的重点井业务,管杆检测连续5个月保持每天15个小时以上的工作量,检测速度从每日80根增长到200根。为多挣劳效,行政管理人员主动承揽甲方重体力零星工作量,每月新增拆装抽油机、吊砂、清理废旧物资等工作任务20-30项。
江苏工区成立准备班优化作业模式,把核心作业班组从上井前、作业中、完井后的杂活中解放出来,单井作业时长由5天减至3天。地面维护项目组3个月完成西边城站区到仓场区块输气管线建设,一路穿越6个鱼塘、8条河道、17条公路、1条高速点,以日新月异的油建新速度支持和保障苏北原油上产。
杨月娟 姚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