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五问

        编者按:8月17日,油气田召开会议发布新版《HSE管理体系手册(新版)》,对油气田HSE管理的总则、管理要求、要素职责等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油气田的安全工作也开启了新的一页。那么什么是安全?安全对企业、个人又意味着什么?本文从人权、智慧、责任、道德、思维等五个角度对什么是安全、怎么抓好安全进行了回答和剖析,以期让大家从意识层面对本质安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自觉、自主地抓好安全、提升安全。

 安全五问

         提及安全,人们头脑中第一时间关联的词汇恐怕是:制度、标准、流程、预案。其实,相对于这些技术层面的理解,思维层面的领会更加重要。那么安全是什么呢?安全是人权、智慧,也是责任、道德和思维。

 

一,安全是一项人权

 

  安全,不但是一项独立存在的人权,而且是实现其他权利的基础。没有安全感,就没有责任感。要职工安心,首先要职工安全。一个人的离去所带来的阴影,对于企业是一项损失,对于家庭的伤痛也永远无法抚平。因此,安全不仅是职工的基本福祉、第一需要,也是干部的基本任务、第一责任。安全需要24小时时时抓、365天天天抓。

 

二,安全是一种智慧

 

  “傻大胆”,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但为什么会把这三字组合在一起?本质上是因为“傻”,所以“大胆”。“傻”就是不懂得、不知道。世界上并不缺乏美丽,而缺乏发现的眼睛。同样的,世界上并不缺乏风险,而是缺乏发现的眼睛。在一个智慧的眼睛里,其实我们周边存在着太多可怕的风险。比如,当我们进入培训室的时候,我们应当进行一次风险识别,逃生门在哪里?逃生通道有没有障碍?主席台上的电缆是不是固定?头顶上有没有不稳定的悬挂物?等等。只要开动脑筋进行一番风险识别,那么你的智慧就会让你的生存概率远远大于那样没有进行风险识别的“傻大胆”。都说“生存是一种智慧”,而这种主动进行风险识别的意识其实就是生存智慧的一种具体体现。所以我说安全是一种智慧。当然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风险的识别上,还体现在风险的削减上。拿消防栓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使用。在消防栓的使用中,如果水枪没有把握牢固那么一旦开启阀门,水击效应就会让水枪成为一个横扫千军的危险源。如果水枪没有以正确方式瞄准火源,那么就可能造成火源的游移从而扩大火情,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智慧去从容应对。你说,安全不是一种智慧吗?所以不讲安全的人一定是缺乏智慧的人。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在这里要送大家一句话:别人吃一堑,自己长一智,这是智者——别人在这里吃了亏,我就要引以为戒,这当然是聪明人;自己吃一堑,自己长一智,这是常人——我在这里摔了跤,我再经过这里时我要看看沟还在不在,这当然是正常人;自己吃一堑,自己不长一智,这是笨蛋——在同一个地方跌跟头,用同一种方式吃苦头,锲而不舍地重复错误,不是笨蛋,又是什么?
  追溯人类的历史,有一条必不可少,那就是驱利避害的本能——无论是类人猿,还是现代人,我们一直面对着残酷的遴选,趋利避害成了人类进化的“法宝”之一。人类恰恰正是凭借着在长期的面对风险的历程中发展形成的强大的驱利避害的本能使人类得以存续。既然安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人类一脉相承的智慧,那么请不要把这种本能“开除”出我们的生活、把这种智慧“开除”出我们的基因。

 

三,安全是一种责任

 

  对于所有人来说,安全行为其实具有外部的强制性。这种外部的强制性来自我们的法律法规。所以遵守安全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律责任。随着安全法的落实与问责制的推广,安全方面不负责行为的成本越来越高,管理者的职业风险也越来越高。一个安全事故,对受害者来说,可能丢了一根手指、一只胳膊、甚至一条生命,对管理者来说,可能丢了一个职务、一份工作,甚至一生自由。从这个角度说,确保安全,不仅是对被管理者的保护,同样也是对管理者的自我保护。安全责任人的身份,不是想推卸就可以推卸的,这个身份是法定的,这个责任也是法定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干部是24时的干部,不是8小时的干部,不仅要在8小时内而且要在8小时外行使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能。夜间是事故高发的时间段,除了生产条件的先天不足之外,干部监管的缺位同样是重要原因。所以,管理层不要因为8小时之外就让自己的权力“缩水”,要加强夜间的安全监管,确保全天候、全日制的安全生产。其实,不管是安全法,还是问责制,它们的惩罚原则,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不打勤不打懒,只打不长眼”——上有安全法这根高压线,下有问责制这样的低压线,即使是这样,有些人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样的人当然就是不长眼的人。我们每一位干部、每一位安全责任人,不仅要长眼,而且能够瞪眼——要瞪起眼来抓安全。安全工作不能指望有惊无险,只能依靠有备无患;不能指望老天有眼,只能依靠干部瞪眼。我们在检查时要敢于红脸,处理时要敢于黑脸,让违反制度的吓得白脸,让违反纪律的觉得没脸。
  安全管理也不能只靠罚款。如果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那么惩罚是狮子必须做的事情——狮群中如果有狮子违背了狮群生存规则,那么狮王也会对它进行惩戒。员工之所以没有安全习惯是因为他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不安全意识”带来的危害,如果让他意识到,一个烟头的罚款是五十元,那么他就认为一个烟头的代价就是五十元,而不是一场灾难,不是一个人、上百个人的生命,这样他就没有对生命的道德认知。

 

四,安全是一种道德

 

  生活中我们需要安全,没有人会把没有安全感的生活当作幸福生活;凡是漠视生命安全的行为,都是一种罪恶,一种对天理、国法、生命的践踏。石油行业是高危行业,长治才能久安。所谓长治,就是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事故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只有开错一个阀门、看错一个数据、系错一次安全带的距离。每个人的头上都有一片天,安全是这片天的支撑。
  从安全检查来看,绝大多数的违章都是重复性的违章。这个重复性的违章,归根到底就是习惯安全、经验安全的意识在作怪。事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事故的重复。习惯安全、经验安全已然成为最大的不安全。安全帽你可能忘记了99次,绝缘手套你可能忘记了99次,但99次的侥幸并不能阻止第100次的不幸。不带安全帽,不就是为了凉快一点;不带绝缘手套,不就是为了省事一点,但贪图的是一点点的得到,很有可能以生命的失去为筹码。这样的交换,实在是万本一利,甚至是血本无归。
  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悲剧没有谢幕的时候?为什么事故还在继续的轮回?原因同样林林总总,但是有一条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人道德水准的衰退导致,现代人越来越缺乏对社会的、对家庭的责任感与道德感。企业的损失可以用金钱衡量,家庭的伤害却根本无法弥补。一时不慎、一生不幸,一人不慎、一家不幸。现在我们的员工队伍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人一旦离去,就意味着人生三大不幸将同时降临这个家庭:父母老年丧子,配偶中年丧夫,孩子幼年丧父。所以,在工亡事故善后处理过程中,我们看到3岁孩子的懵懂无知,看到七旬老人的悲痛欲绝,看到人到中年的妻子欲哭无泪,何其不幸!一次安全事故,实际上就是一场人间悲剧。因此,作为操作人员来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保全自己,归根到底,就是保全家庭,就是保全父母的天伦之乐,就是保全妻子的恩爱之情,保全孩子的舐犊之爱——因为你的存在,父母才能安享晚年;因为你的存在,夫妇才能白头到老;因为你的存在,孩子才能拥有完整的家,才能享受完整的父爱母爱。你说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亲人,但如果你不讲安全,那么这种所谓的热爱就是虚伪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受害者也是害人者,他们承担着事故的成本,也背负着道德的债务;从这个角度说,安全无小事,安全无小节。安全是责任,安全更是道德,是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个人负责的道德。不讲安全的人就是不讲道德的人。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的道德观:我安全、我的工友安全、我的客户安全,就是我是对企业的一大贡献,就是我对家庭的最大贡献,就是我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安全是自我的道德要求。

 

五,安全是一种思维

 

  什么是决策?决策要不就是在不同目标中选择目标,要不就是在同一目标的不同路径中选择路径。决策思维必须遵循许许多多的原则,又如:经济性、系统性、可行性、安全性原则等等。经济性原则——以较小的劳动消耗和物资消耗取得最大的成果;系统性原则——以系统的总目标来协调各个小系统的目标;可行性原则——在考虑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性、选优性、合法性的研究分析;安全性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零风险、零事故视为决策的底线。
  在以上诸多原则当中,经济性原则不能成为唯一的、排他的、至高无上的选择。安全性原则必须进入我们的决策思维,甚至不是作为可选项而是作为首选项。
  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经济效益背后如果存在着安全风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取舍?不要等我们面对灾难的后果时才意识到:灾难其实并不是在决策实施后发生的,其实早就在决策思维中发生了。如果当初决策时在决策思维上,没有对经济性原则的热衷,没有安全性原则的背弃,悲剧就不会上演。
  类似这样的决策思维的偏废给我们造成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警钟还小吗?教训还少吗?
  所以我们提出来:不要黑色的GDP——高耗能的发展我们不要,虽然它曾经制造了“煤”老板的传奇;更不要红色的GDP——带血的发展不要,虽然它还能制造一张好看的财务报表。我们只要绿色的GDP。
  2021年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郑州发生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累积平均降水量449毫米。此次郑州极端天气灾难共造成292人遇难, 47人失踪。
  想像一下,如果千年一遇的特大强降雨不是发生在郑州,而是发生在临汾,结果将会怎样?
  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更加糟糕的防洪系统与更加悲惨的灾难后果,而是在山西这样的干旱地区怎么可能出现强降雨?
  虽然我们一直把“安全为主、预防第一”的口号叫得震天响,但是“安全第一”恰恰没有真正进入我们的思维。在我们的印象中,位于新疆腹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应该比山西更干旱、更加少雨,以至成为不毛之地。然而谁能想到:2021年7月,干旱了无数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突现创纪录洪水,300平方公里的范围秒变水乡泽国,中石化西北油田玉奇工区3万套设备被淹。河南人民在中原卫河的抗洪还没结束,石油人不得不在新疆沙漠中抗洪。这场在我们头脑中永远不可能发生的强降雨却在现实中发生了。
  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应当真正进入决策思维,成为我们的下意识、潜意识。
                                                                                                唐利民

 

信息来源: 
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