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赵家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也充满希望。

                           ——题记

四上赵家庄

——赵101勘探纪实


引    子

    轻轻推开兴化市戴南中学旧址大门,眼前矗立着一座并不巍峨但却让人肃然起敬的丰碑。碑身上镌刻着“把光和热带给江淮大地”十个熠熠生辉的大字。丰碑之侧,静静伫立在岁月之中的,便是赫赫有名的苏20 井。

  半个世纪前,苏20井的问世,一举结束江苏无油的历史,成为苏北油气“零突破”的功勋井。

  半个世纪后,赵101斜井的诞生,再度将这片水乡推送到闪光灯下。

  2021年12月9日,捷报传来:赵101斜井4毫米油嘴放喷试获日产52.5吨高产工业油流。通过该井的突破,华东油气田在溱潼凹陷戴南组重新落实圈闭面积2.74平方公里、资源量655万吨。

  高光的背后,是几代华东石油人“为国找油、替国分忧”的政治担当与“革故鼎新、敢破敢立”的理论品质。

  从苏20井到赵101斜井,一路风尘,一路坎坷。50余年间,苏27、苏196、苏210等11口落寂的空井,默默记录着苏北石油勘探的山穷水复、百转千回,也深深诉说着华东地质人的筚路蓝缕、接续奋斗。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感受传奇——


一上赵庄,捡了一粒“金豆”


        沿着历史长河逆流而上。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没有石油,北京的公共汽车背上了煤气包,飞机不能上天,轮船不能下海。面对内忧外患,党和国家领导人忧心忡忡。1958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在听取石油工业部汇报时,饱含深情地说:“江苏要是有一吨油,应可以说江苏有石油工业了。”

  一位泱泱大国的领导人,却对区区一吨的原油,心心念念,望眼欲穿。来自中南海的挂念与渴望,让华东人坐立不宁、寝食难安,从此“找油立功”成为华东人眼前永远的目标与肩头恒久的责任。

  在那个一穷二白、人拉肩扛的年代,苏北地区二维模拟地震资料姗姗迟来。上世纪60年代,位于溱潼凹陷北部内斜坡带的赵庄隆起,首次进入华东人的视野。

  在一系列探井落空之后,地质工作者根据传统构造油藏理论,结合二维模拟地震资源,于1970年3月再次部署探井——苏20井。功夫不负有心人,六个月后,钻遇油层厚度4.2m,并试获14方/天的工业油流,一举打破江苏无油论。

  1993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彭冲同志为那段峥嵘岁月所感动,欣然题词——把光和热带给江淮大地。

  从此,苏20井成为华东地质工作者的骄傲与荣光。名不见经传的赵庄,也因为这口油井而名垂青史。

  小试牛刀,华东人踌躇满志。

  秉承“以油找油”的勘探思路,地质工作者甩开膀子,相继在苏20井周边部署了苏23、苏27、苏28、苏30、苏31、苏47等6口探井,结果全军覆没,让人大跌眼镜。

  惊讶之余,地质工作者百思不得其解:苏27井、苏28井与苏20井的水平距离明明只有区区200米,油层却恍如魔术,遁迹潜形,凭空消失!

  若干年后,当今天的地质工作者运用最新三维资料对苏20井进行“复盘”时,方才恍然大悟:苏20井的控制面积其实仅有0.02平方公里,控制储量甚至只有可怜的7000吨!

  微乎其微,渺不足道。然而苏20井却独占鳌头,成为江苏石油工业破晓的转折点,何其幸也!该井的横空出世,不得不说是“神来之笔”,让人叹为观止!

  一上赵庄,除苏20井不负重望,捡了一粒“金豆”,其余6口井均一无所获。严峻的现实让地质工作者开始深刻的反思:

  赵庄地区虽然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纵向油气显示丰富,无疑属于成藏有利区带。但其横向变化之快,出人意料,令人咋舌。

  作为“独生子”的苏20井,既承载着第一代地质工作者的无尚荣耀,也背负着诡谲多变的赵庄隆起,对落后勘探技术的无情揶揄。


二上赵庄,走了一段“空白”

        转瞬来到八年之后的1978年。数字地震技术异军突起,逐渐淘汰落后的模拟地震技术。

  憋了一口气的华东地质工作者,热切盼望搭载技术的升级、装备的进步,扭转颓势,有所斩获。

  1989年,做足一番功课之后,他们依据最新的二维数字地震解释,按照“打高点”的思路,在戴南组高部位部署了苏196井,希望凭籍它的成功,拨云见日,一扫阴霾。

  然而好事多磨,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次不仅未曾见到油气显示,目标层也再度离奇失踪!

  两次交手失利,地质工作者不由得重新打量起脚下的对手:赵庄隆起之复杂,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依据二维地震资料,根本无法精准识别断层、明确判断高点。

  落后的技术,终究限制了人们的想象。

  直到2021年赵101斜井的出现,方才彻底揭开当年苏196井之迷:原来,无巧不成书,该井不偏不倚,误打误撞,正好穿越了断层上下盘的中间一段空白带,从而“完美”地避开了目标层!

  阴差阳错,让华东人与成功再一次失之交臂,赵庄的资源解放也因此迟到了32年。


三上赵庄,泼了一盆“凉水”


        上世纪90年代,地球物探步入三维时代。

  戴南大地迎来了第一批三维地震的放线工。不久,随着“地球CT”的打印成像,赵庄隆起的形态轮廓逐渐清晰。

  苏210井、苏287井分别于1991年和2003年,被标注在苏北平原的苍茫大地上。

  2010年,三维地震完成二次采集。根据最新地震解释,东风1井、赵1井也先后浮出水面。

  由于第三轮勘探中,手握现代化的三维地震资料,华东人胸有成竹、志在必得。

  然而井口汩汩而出的白哗哗的流水,把翘首企足、延颈鹤望的地质工作者们,浇了个透心凉。

  一蹶不振、裹足不前从来不是华东人的性格。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让地质工作者踔厉奋发、愈挫弥坚,他们继续在失望中寻找希望。

  黑暗中,再一次举起探索的火炬。

  擦干泪水的明眸,重新投向厚厚的三维地震资料——以苏210井为代表的4口井,虽然仅仅见到低级别的油气显示,并不成气候,但三维地震资料毕竟明确证明:赵庄隆起位于储家楼和时堰两个凹中隆起的鼻状构造上,纵向多层系的油气显示,也充分证明这一地区依然具有中浅层系立体勘探的价值——当然,在勘探过程中尤其需要审慎考量成藏条件的苛刻性。

  时光顺流。2021年,赵101斜井得手后,地质工作者们将苏210井与赵101斜井进行地质比对时意外发现:苏210井其实已经完美邂逅赵101斜井的目标层。唯一遗憾的是:由于苏210井打在构造的低部位,所以井口喷涌而出的并不是地质工作者魂牵梦绕、朝思暮想的“油龙”。

  至此,三度征战赵庄,三次折戟沉沙。


四上赵庄,收了一堆“土豆”


        2021年,距离苏20井的突破已经沉寂半个多世纪。

  如梭岁月中,那不曾破灭的梦幻,依然蕴藏在心间。

  一摞摞的地震资料先后辗转经过几代地质工作者之手,如今摆放在新生代的眼前。

  50余年光阴荏苒,50余年星转斗移,但华东人始终未曾改变对赵庄的苦苦追求和深深相思——是时候揭开伊的“盖头”了!

  冲锋号起,总攻在即!

  锲而不舍、接续奋斗的华东人,重整行装,再度出发。

  三维地震虽然清晰勾勒出鼻状构造的轮廓,然而由于赵庄隆起的正上方,地处苏中经济重镇——戴南,囿于地面建筑的限制,根本无法密集分布炮点,再加上高度发达的工业、交通等因素叠加干扰,严重影响着三维地震的精度。如此一来,相同的地震资料,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解释。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主动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变害为利。

  赵庄的构造本质与成藏规律恰恰隐藏于精度受限的三维资料之中。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成为一道绕不过的考题,考量着当代地质工作者的智慧,也催生了地质认识的嬗变:

  根据矛盾普遍性原理,底块砂的确更易于油气富集成藏,然而地质工作者在对相邻的帅垛油田进行地质分析时却发现:苏北地区的地质条件格外复杂、异常严苛,具有鲜明的矛盾特殊性——这一地区虽然断层发育相当丰富,但断距小而多变,无法在大面积、大厚度的底块砂形成完整有效的圈闭,断裂构造规模便成为制约该地区成藏的关键条件,因此追踪大构造、发现大场面的找油思路,注定无功而返。相反,底块砂上部的互层段,因储层厚度适中,甚至只需要20米左右的小断距也可能圈闭成藏。

  《江苏省石油志》的官方资料也充分佐证了这一观点:江苏境内已发现的油气田多属小型、微型复杂油气藏,地质储量小于100万吨的占比达75%;含油面积小于1平方千米的占比74%;江苏油气资源平均丰度仅为我国其他东部油田的1/3至1/10。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就好比:人们总是希望发现“西瓜”,但事实上,隐身于地下的却是一堆“土豆”,甚至一把“芝麻”。

  矛盾特殊性的分析,将地质工作者的目光从底块砂吸引到互层段,录井资料上那个奇怪的“姐妹峰”,成为破译戴一段2号层、3号层的关键密钥——在这里,储盖组合有利,厚度适中,侧向封堵条件完备,形成有效圈闭的可能性极高!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目标层的重新确立,让地质工作者眼前一亮。然而问题也接踵而来:目标层虽已原形毕露,但高部位又将身在何处?倘若按照既有地震资料解释,原先部署的11口探井,无论是成藏条件还是高点位置都堪称完美,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截然相反。

  赵庄勘探似乎又一次回到起点。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断裂类型的不同判断,将直接决定着赵庄油田是逃往生天,还是打入地狱。

  这一次率先打破僵局的是来自百里之外的一条科技信息——仓吉地区地下油气资源因重构断裂类型而绝处逢生。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仓吉的成功,让人豁然开朗。

  他们敏感地意识到:赵庄地下断裂的拉张型阶式判断,会不会只是模棱两可的地震资料跟自己开的一个玩笑?直立走滑型认识开始在头脑中日渐成型——这意味着地质工作者真正破解了油气围绕生油中心短距离垂向或侧向运移并就近聚集的主要通道!

  赵庄之迷昭然若揭。

  伴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化,赵101斜井应运而生,历史性地出现在地质设计中。

  2021年10月30日,赵101斜井开钻。

  11月19日,赵101斜井钻遇油层9米。

  11月20日,赵101斜井完钻。

  12月9日,赵101斜井试获日产52.5方。

  至此,赵庄油田真相大白——原来,赵庄隆起并不是人们一开始所设想的“整装规模油藏”,而是一个整合了3块四级构造圈闭的组合体!聚集于2.74平方公里弹丸之地的655万吨油气资源,褪去伪装,现出原型!

  四上赵庄,水落石出。传说中的“西瓜”并未呼之欲出,但历经半个世纪之后,终以丰收“土豆”而圆满收官。


让历史告诉未来


  赵庄隆起的面积并不广大,储量也并不丰饶,但其地质条件之复杂、勘探历程之曲折、时间跨度之久远,堪称“教科书”。回顾总结四上赵庄的生动历程,对于指导今后的石油勘探乃至全局工作,都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启示之一:赵101斜井的成功,再一次彰显了实践论的永恒光辉。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人类的认识过程,无一不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既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那么我们就应当在这一过程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从苏20井到赵101斜井,虽然曲折漫长,但贯穿始终的就是坚持实践标准,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从而达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地讲,我们的头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陈规旧矩,与油气田发展的客观实际并不相符,甚至格格不入。我们只有主动解放思想,自觉转变观念,敢于打破条框,发扬主观能动性,发挥意识反作用,华东油气田的发展才可能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倘若一味形而上学、循规蹈矩,结果必然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启示之二:赵101斜井的成功,再一次地凸现了矛盾论的巨大威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充满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通于一切事物发展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造成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不同的矛盾只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在赵庄油田勘探过程中,正是地质工作者基于以苏北地区地质特殊性为基础的矛盾分析,方才切中问题要害。随着油气田三大领域全部指向非常规,与兄弟油田相比,华东发展面临着更加强烈的个性化、差异化的特征。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抽薪止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启示之三:赵101斜井的成功,再一次地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彰显出强大生命力。从模拟地震到数字地震,从二维地震到三维地震,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让赵101斜井的实践深化一步、认识提高一层,为最终揭开赵庄真面目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油气田勘探开发实践中,初级技术、落后技术并未根本消除,只有不断推进科技进步,真正实现科技强企,油气田高质量发展才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启示之四:赵101斜井的成功,再一次昭示了华东人“为国找油、替国分忧”的政治担当和“革故鼎新、敢破敢立”的理论品质。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胜利油田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回首四上赵庄从苏20井到赵101斜井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与沧桑巨变,真可谓“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华东油气田高质量发展的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尾    声


  面对11口探井的失利,面对50余年徘徊的困境,一代又一代的华东地质工作者不被艰难所吓阻,不因曲折而停止,不为复杂而放弃,在反复实践、不断创新中,持续深化对极端复杂地质体的认识,充分验证了"成熟探区不成熟,老区发展永不老"的勘探思想,为苏北地区端稳端牢"能源饭碗",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谨以此,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赵庄油田涅槃重生中,不抛弃,不放弃,永不言败,绝不服输的所有华东地质工作者——

致敬!




信息来源: 
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