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南煤层气田:挖潜创效多举措 落实节能见行动

      近年来,延川南煤层气田把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把绿色低碳生产经营作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梳理优化管网集输工艺、参数,聚焦重点关键,全面精准发力,打出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节能降耗组合拳。


优化增压方案 形成三级增压新模式


  延川南气田部分井场回压较高,产能扩建新井并网与老井支线互相干扰,新井产量大幅攀升,严重影响产能释放,原先的“平台-集气站-中心脱水站”二级增压模式已不再适用。为了保证产能有效释放,经管网建模分析,在平台与集气站之间增加采气支线增压,可有效解决此问题。延川南工区以自主研发、运行平稳、维保便捷、价格便宜的煤层气低压抽采装置为依托,建成W145、W146两座节点增压平台,将平台集输半径控制在3公里范围内,有效缓解了新区输气压力,解决了煤层气大半径低压集输高能耗难题。煤层气低压抽采装置可以达到同等工业机型性能,节省了设备采购费用约1000万元,工艺技术降本实现了新的突破。低压煤层气三级增压模式的成功应用,为该领域集输方式提供了经验和推广应用前景。


整合工区管网 重构地面配产新途径


  延川南气田W140至8号台增压点产量达到40万方时,原有管线已不能满足输气要求。为此工区建设与原有管线互联互通的W140至8号台增压点复线,两条管线日输气量最高可达44万方,日增产4.5万方。针对集气管网与产能分布不匹配,区域管输能力不足等问题,工区建立站间互联互通管线,在8号台增压点与1号集气站、1号集气站与2号集气站形成联络枢纽,使得管网互联互通,具备灵活调配气量的新功能。通过管线调配,扩大了“气田一张网”格局,为延川南工区建产提供管容保障,有效提高了区域互补能力。


改变供水模式 构建“智能化”供水管网


   延川南气田排采水通过井场水池蒸发或水罐车拉运集中处理。由于工区沟壑纵横、梁峁兀立的黄土塬地势,水罐车拉运成本高、交通安全风险大,并且存在环保隐患。与此同时新井压裂供水量需求大幅度上升,水罐车拉运的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供水及排采水处理的要求。鉴于此,工区按照国家取用水资源有关规定,在获得取水许可证的前提下,采用鄂河取水和排采水回收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建成贯通南北区块的78公里供水环网,打破了传统的水罐车拉水模式。除此之外,工区打造集水+网络一体化“智慧平台”,分级多流向信息化实时调度,实现水环网全天候运行,真正做到了“人停机不停,加量不加人,即压即供”。    

                                              (杨枫桐)

信息来源: 
2022-06-28